名城假業主放盤 中原受騙
二手樓價高位回落,成交大減,買家希望趁機撈底,代理亦心急想促成交易,結果墜入騙徒圈套。沙田大圍指標屋苑名城今年初便有騙徒利用假身份證冒充業主,透過中原地產放盤,並成功「過三關」,騙過代理、律師行和銀行【圖】,「售出」單位取得約一成樓價金額後即捲款失蹤,最終由律師行揭發及報警。
偽造身份證銀行開戶
市場近日瘋傳,今年初有騙徒鎖定名城一個目標單位,透過土地註冊處查冊取得單位業主姓名、身份證號碼和簽名式樣等資料,用作偽造身份證。及後以假身份證冒充業主,在銀行開戶口,並到中原地產分行將目標單位「放盤」。據悉,為免遭識破,假業主聲稱放盤單位以連租約形式放售,令準買家無法睇樓。
該單位之後成功獲買家拍板承接,買家先後支付臨時訂金(俗稱「細訂」)和加付訂金(俗稱「大訂」),兩者共約佔樓價約10%,假業主成功騙過代理、處理買賣的律師和相關的銀行,身份一直未獲識破,訂金也順利過數。假業主取得款項後,便銷聲匿跡。知情人士透露,律師行在處理完成交易前的核實業權等工作期間,終揭發事件,隨即報警。
收一成訂金捲款潛逃
有法律界人士指出,根據一般的買賣程序,買家如需要承造按揭,銀行須取得新購買物業的屋契等資料,律師樓有可能在索取屋契過程中發現問題。
以一般交易來說,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7至14天,買家須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和支付大訂,意味各方在約半個月時間都未有識破假業主的身份。有業界人士認為,假業主「連大訂都袋埋好誇張」。
涉事的中原地產,集團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接受查詢時證實,事件所涉的代理行為中原地產,該行已報警,強調涉及刑事調查,未能透露詳情。
若以名城今年1月最低一宗成交價約850萬元估算,準買家因此而蒙受損失至少85萬元。市場盛傳,代理行須向買家補回損失金額,亦有指代理行與律師行共同承擔有關款項,惟說法未獲證實。
代理界盛傳,同區居屋雲疊花園亦有同類事件,騙案可能不只一宗。而有代理行主管近日特地透過電話短訊和口頭等方式,叮囑前線代理,處理放盤和送訂時必須留意業主身份證的簽發時間,若涉及連租約放盤時,需要格外小心。
地產代理監管局發言人重申局方過去曾發出執業通告,提醒代理必須小心核實賣方身份。發言人表示,代理可查閱公共事業收費單據等核實賣方身份和業權,亦應在發放任何訂金予賣方前,確保賣方與業主的身份相同或提醒買家安排託管訂金在律師行內。
17 May 2016
信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